聊聊情绪崩溃这件事
Post created: Tue, 18 Mar 2025 20:22:00 +0800温馨提醒:我并不是心理学家。如果你正在遭遇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,或者觉得需要找专业人士沟通,请务必寻求专业的临床心理医生帮助。
开篇聊几句
说起情绪崩溃(emotional crashes),有些人可能已经经历过,而另一些人则还没。不少人的第一次崩溃甚至是悄无声息地发生的,而很多人可能也正在担心下一次崩溃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。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,这个话题尤其热门,毕竟情绪崩溃真的能冲击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。所以,我觉得公开聊聊情绪崩溃到底是什么,有哪些前兆,以及如何应对,都是非常重要的事。希望读完这篇文章后,你能对它有更好的理解。
到底什么是情绪崩溃 (Emotional Crash)
平时我们可能会觉得,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没学习和没效率的状态算是“崩溃”了。但在我看来,那大多是因为作息紊乱或身边事物分散注意力导致的。这种情况并不能说不算崩溃,但真正的情绪崩溃,通常更像是毫无征兆地被负面的情绪浪潮狠狠击中,一瞬间感受到强烈的不适,甚至完全丧失做事的动力和能力,让你一秒钟都无法继续手头的任务。
到底什么时候会崩溃呢?
说实话,很难准确预料到下一次崩溃会何时到来。但如果经历了一整堂高强度且时间特别久的课程(比如连续四个小时不停歇的讲座),相信你会距离崩溃更近一些。此外,睡眠不足也绝对是一个催化剂。
我现在的状态算是崩溃吗?
情绪崩溃其实是很主观的,每个人感受都不太一样。但一般来说,当你处于崩溃状态时,更倾向于做一些短期的、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事情,而不是长远有价值但需要投入精力做的事。比如,你可能会忍不住疯狂刷社交媒体(俗称doomscrolling),陷进了“负面循环”:越崩溃越刷,越刷越崩溃。
关于情绪崩溃的几个关键信号
- 突如其来的强烈情绪,几乎难以掌控(甚至根本控制不了)。
- 整个人变成了“行尸走肉”的状态。
情绪崩溃真的到来时你应该如何应对?
- 立刻做的一件事:深呼吸,然后暂时离开桌子,出去走走。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来说,在港大(HKU)校园里随便绕几圈(比如从CYM饭堂一路走到Centennial Campus,来回几次都行),对清除杂念、调整情绪、给大脑一点反思的空间都特别管用。
- 别第一反应就逃离你正在面对的问题或任务。散步的过程中,试着放慢你的思想步伐,让自己重新找到一些清晰的认知或新视角。
- 跟自己打个商量。如果真的需要休息,那么问问自己:半小时会不会就够了?总之,一次30分钟的休息总比一个下午4小时刷Netflix或Instagram要强得多。
如果别人在经历情绪崩溃,我能做点什么?
我们可能都遇到过朋友临时取消计划,或者突然推掉重要会议或活动。这样的举动其实对情绪陷入低谷的人来说很正常。虽然理性上你并不会觉得高兴(当然啦,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内向型人格,朋友临时取消普通的社交约会其实还挺窃喜的……但如果是学习约会,情况就不同了)。回归正题,当朋友告诉你他们状态不好时,其实代表TA真的信任你才会向你倾诉烦恼(你应该感到荣幸才对)。
不要做这些
- 直接不回消息。
- 只发一个”Okay”之后啥也不说。
- 发一些特别模板化、特别敷衍的东西,比如“祝你早点好起来!”这倒不是有什么害处,就是太俗套且帮不上什么实际忙。
应该做这些
- 如果你大致知道TA近况,那太好了,你可以关联一些他们的境况(比如最近考试压力大、期末复习、项目作业之类)。这样能更好理解TA为什么在此时告诉你这些。
- 尽可能感受一下对方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。(这可能比较难。)有个小窍门就是:留意他们在取消什么计划或任务。如果他们取消的是比较重要并且你也有参与的,你可以大大方方告诉TA:“没关系,等你好一点了随时找我,我都在。” 相信我,这绝对会提升你的情商分数的。
如何察觉身边的人经历崩溃了?
其实,如果你对对方足够了解,发现TA在崩溃状态并不难。真正难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留意足够多,不够细致敏感,习惯性地轻视对方的问题,而未能真正深入思考对方此刻真正需要什么帮助。
最后的话
人生,本来就不容易。它杂乱而复杂,我们每个人所走的路都绝对不会跟别人完全相同。不论你的课程表、技能兴趣还是个人目标,总会有种微妙的差异让我们各不相同。所以记住一句话:每个人都是复杂而独特的存在。
希望你能在这篇文章里找到一点点有帮助的东西!
最近的一些小感想和小更新
期中考试快到了,对我来说现在尤其要保持规律的学习和睡眠习惯。
顺便聊聊我的一些近况:
- 成功拿到了RTHK暑期实习的Offer,感觉Year 2暑假终于有保障了(尽管实习只有短短2个月)。
- 最近发现课堂内容突然多到恐怖,真的有点怕考试的时候完全记不住讲义里那些细枝末节的东西。
- 有趣的是,我发现不同课程的记忆效果差异巨大。像数据库/SQL这种课,我记得特别牢(尤其是MySQL写查询语句啥的);但像统计的STAT3600线性统计分析(这个超难记),还有APAI3010计算机视觉和web开发这些内容记忆周期特别短,过一周内容就开始模糊了,可能是我自己练得还远远不够吧?
- 话说,真的要慎重考虑一下每学期修6门课这事。我真心不太推荐这样安排——除非你已经提前掌握了至少一半课程内容。不然的话,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。(当然,得说明一下:每个人承受学业压力的方式都不同,这非常取决于你个人的学习风格和精力水平。)
如果你对我有好奇…
- 我的MBTI是ISTP-T。(如果测过MBTI的人可能秒懂。不过话说回来,我觉得一个人的MBTI类型并不是固定的,会随着不同阶段和状态变化。)
- 零恋爱经历(等一下,谁会好奇这个?!)。